2006/10/29

求而不得.不求而得

Design 時要定 program,在網上找了一堆關於感情的分類,以免遺漏。從喜怒哀樂,找到愛別離,於是又找到求不得。

佛家說,有求才會有不得,無求就無所謂得,也無所謂不得了。我一直奉為玉律,所以勉力讓自己無求無欲。怨憎會、愛別離,二苦終歸於求不得:求不見偏不得不見,求遇偏不得遇,都是求不得。

不過,剛打了幾個字,又想起不止求而不得,還經常會有不求而得。無心插柳的事時會出現,而非常努力的人卻往往收穫與付出不成比例──似乎冥冥之中,要叫我們意想不到。

寫了一堆,都沒啥重心,我甚至也不是求不得,因為連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求甚麼。或者,我在求平凡?

=======
等那天不累了……
sap 29.10.2006

求不得

佛在經典中有三苦八苦,分身內身外兩種。
身內的,有“生、老、病、死”,叫做內苦,是每一個生命都沒法避免的。
身外也歸納為三類,分別是:一、怨憎會,二、愛別離,三、求不得。

怨憎會:你不喜歡的人、不喜歡的事、不喜歡的生活環境偏偏碰到,沒有辦法避開。
愛別離:我們喜歡的人、喜歡的事、喜歡的生活環境,偏偏不能長久。
求不得:我們心裡面的願望、希求都不能夠實現。

最後一條叫“五陰熾盛苦”,這一種是苦因;
“五陰”,就是我們的身、我們的心不健康,身心都在造不善業,所以才得不善的果報。
如果身心健康,所造的都是善業,我們這八種苦都沒有了。


--Just a Sidekick
以前的事,無人記念;將來的事,後來的人也不追憶。

因為他跟我一樣對求不得有感,所以要記下來。想不到裡面又有關於洋葱頭的文章,最近跟洋葱頭真的有緣。不過,也只是因為我留了這個心吧。
從 Just a Sidekick 又連到下面這個網站,還不錯……

Rhetorical Pain
「正如德里達所論證的那樣,因為這個緣故,『聽見自己在說話』是把自己體驗為活的生命的核心和基本母體,而它在凝視層面的對應——『看見自己在觀看』——明確無誤地代表著死亡。」——齊澤克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