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/12/09

i read 〈不讀建築〉

陶傑的專欄,小時候看了許多年。多數時候,是看了沒懂,畢竟那時候我並不管時事。後來稍稍懂了,卻不懂中文老師們何故偏愛他。也不過是指桑罵槐、冷嘲熱諷、引些經典罷了,不見得有何新奇獨到之處,他們課上所抒見解也不見得輸於他。

現在,隱隱有點明白,能公然諷刺、直抒胸懷,也不是那麼輕易。

精華片段:請按【全文↓】
******
〈不讀建築〉 陶傑

中港的小孩進大學,什麼系都可以選讀,就是不要唸建築。
讀建築有什麼前途?中國領土上的第一流建築,政府和地產商,都不會聘用黃皮膚的自己人來設計:北京新機場,是英國人諾曼科士打的生意;北京國家劇院,是法國人安德魯手筆;鳥巢體育館是瑞士建築家何索的作品。
「阿爺」口味崇洋,香港一群小的,自然懂得跟風:赤角機場也重金聘用英國人科士打,理工大學的一座什麼樓,幫襯印度女建築家沙哈哈。其他的什麼皇廷宮殿的豪宅,地產商賺盡每一分錢,一向不認為美觀的建築是一種成本。因此,請不要告訴我你讀建築系,我會歧視你。
因為你雖然勤奮,自小閱讀中外建築史,五歲就對一座羅馬怔怔出神,十二歲隨同父母去羅省,他們鑽進唐人街吃雲吞,只有你堅持去外郊的亨廷頓圖書館。十八歲,你已經是東南亞英國殖民地建築史的專家,從印度的維多利亞火車站到新加坡的舊郵政大樓,一張紙一支筆就畫出全景,終於以全優考進港大的建築系,放榜的一天,爹媽咪在半島酒店的嘉斯,請你吃一客牛柳,隆重慶祝。
但一切純屬誤會,中國人當建築師,在外國,一個貝聿銘,已經用滿了配額,你不會爬得上一哥的高位,在本國,永遠把你當三流。同一個設計意念,由諾曼科士打的建築師行,用一個黑人徒孫電郵到北京,對方如獲至寶,甘心多付十倍的價錢,當中國人發現,建築圖樣的作者,姓氏拼出來,是Chan呀Cheung的,或者是XYZ,叫做Zhang Xiao Yao,武漢大學畢業,他們會黑起一張臉,把圖樣丟進垃圾箱。
在香港的大學校園,看見一個建築系二年級的學生,提一個功課的Portfolio,興緻勃勃走上樓梯趕上課,令人暗自惋惜:啊,一個多麼天真可愛的孩子,將來他畢業了,就會知道殘酷的真相。
從前的寒酸文人,呼籲小孩將來升學,「不報文科」,今天最現實的呼籲,是照照鏡子,不要報讀建築。畢業之後,遲早會淪為街頭的保育鬥士,因為你的國家視西洋口味為Reference,你的女朋友也會離開你,她會淚水汪汪,叫你不要那麼偏激:何必去皇后碼頭絕食呢?她認不出,眼前的人,曾經是一臉陽光,拿Portfolio,從建築系授茶之後來赴約會的那個昔日的你。你回過頭來怒吼,竟然還打了她一巴掌……
******


========
竟然還打了她一巴掌
sap 07.04.2008, 09.12.2008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