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/02/01

i read 「大勇若怯 大智若愚」

「大勇若怯 大智若愚」,這是中國文化積累的智慧。

此刻西方文化主導,於是智者不得知,勇者不得用,世人以為愚者智、怯者勇,所以社會不得定。智者愈隱、勇者愈藏。

******
“大智若愚”出自《老子》,原句“大智若愚,大巧若拙,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”..."大勇若怯,"出自宋• 蘇軾《賀歐陽少師致仕啟》:“力辭於未及之年,退托以不能而止,大勇若怯,大智如愚,至貴無軒冕而榮,至仁不導引而壽。"
"大智若愚"的解釋是:才智很高而不露鋒芒,表面上看好象愚笨。
"大勇若怯"的意思是: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象很膽怯的樣子。形容真正勇敢的人沈著冷靜。

宋代文豪蘇軾在《賀歐陽修致仕啟》中如是言:大勇若怯,大智若愚。

先哲老子曰:大巧若拙,大辯若訥。

明代李昌祺說:“所謂寓大巧於至拙,藏大智於極愚”。

人生曆煉的蒼蒼桑桑,使偶最敬重的就是大智若愚的人。

只可惜難以修煉到如此境界,空有羡慕啊!只能自嘲“大稚若魚”。

照字面解釋,“大智若愚”的意思就是有大智大慧大覺大悟的人不顯露才華,外表上好像很愚呆。事實上,這既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,又是人生大謀略。 就前者而言,大智的人如同風一樣自由,無牽無掛,無拘無束,俗世的一切都是身外。就後者而言,是在人前收斂自己的智慧,一種混混沌沌的樣子,在小事上常常 不如一般人精明,應變能力好像差一些。這正是城府很深的表現。假裝糊塗,讓人以為自己無能,讓人忽視自己的存在,而在必要時,可以不動聲色,先發制人,讓 別人失敗了還不知是怎麼回事。作人應儘量避免顯山露水,記住:愚蠢而危險的虛榮心滿足之日,就是一個人失敗之時。

另外,“大智若愚”,並非故意裝傻,並非故意作勢,也不是故作深沉,故弄玄虛,而是待人處事的一種方式,一種態度,即:心平氣和,遇亂不懼,受寵 不驚,受辱不躁,含而不露,隱而不發,自自然然,平平淡淡,普普通通,從從容容,看透而不說透,知根而不亮底,凡事心裏都清清楚楚,表面上卻顯得不知不懂 不明不晰。

大智若愚既表現在人的面部表情上,也表現在人的行為舉止中。大智若愚的人給人的印象是不露鋒芒,有時甚至顯得木訥,遲鈍,迂腐。但需要注意:若愚 者,即似愚也,而非愚也。因此“若愚”只是一種表像,只是一種策略,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愚笨。因此中國話裏才有了“大智若愚”這個富於哲理意義的成語,從而也豐富了中國的人生哲學。

******
source:〈大勇若怯,大智若愚.是什麼意思?_百度知道〉

******
大智若愚在《詞源》裏的解釋是這樣的:才智很高而不露鋒芒,表面上看好象愚笨。出自宋蘇軾經進東坡文集事略二七賀歐陽少帥致仕啟:“大勇若怯,大智若愚。 ”同樣意思的還有大巧若搓。老子曰:大音希聲,大象無形,大至都是一個意思,只是更能表現被形容者偉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。

‘大智若愚’若愚,已人理悟之境;但要大徹大悟,當需‘守愚,守者即修行,亦即功夫。理上之悟,是一悟,已近‘愚’之境界;事上之悟,事事悟,時時醒,持 守如一,乃一大智者。大智者,愚之極至也。大愚者,智之其反也。外智而內愚,實愚也;外愚而內智,大智也。外智者,工于計巧,慣於矯飾,常好張揚,事事計 較,精明幹練,吃不得半點虧。內智者,外為糊塗之狀,上善斤斤計較,事事算大不算小,達觀,大度,不拘小節。智愚之別,實力內外之別,虛實之分。

******
source: 〈"大智若愚"的由來?_雅虎知識堂〉

========
不為也,非不能也
sap 01.02.2009

========
it's a prophecy
sap 26.03.2010

沒有留言: